当前位置:去问问>百科问答>李世镕的工作业绩

李世镕的工作业绩

2024-08-03 16:55:20 编辑:zane 浏览量:567

李世镕的工作业绩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九曲黄河怀抱之中成吉思汗的长眠之地,曾经爆发了一场拯救民族、为自由而战的鄂尔多斯风暴,万古不朽的鄂尔多斯精神在蒙古高原上空凝聚升腾。 半个多世纪之后,同样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高原土地之上,有一只美丽辉煌永生的火凤凰,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一场被人们称为“三年攻坚战”的煤炭风暴过后,一面中国煤炭工业鲜艳夺目的旗帜在高原上空高高飘扬,这场在全国率先兴起的煤炭工业革命,使“能源高地”的“中国煤都”发生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变。从刘锦到杜梓再到云光中,几任市长前赴后继,领导职务变了,接力棒不变,煤炭工业改革重生的主旋律不变,才取得了今天的业绩:风雨飘摇装备落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小煤窑变为全部实现正规化、机械化生产的地方煤炭航母,煤炭回采率由过去的不足25%上升为超越75%,百万吨死亡率从最高峰的10下降至0.021,煤炭安全管理居世界领先水平,以年产量3.38亿吨的佳绩跃居全国首个突破3亿吨的产煤地市……

一场新鄂尔多斯风暴带来的划时代的革命,使鄂尔多斯煤炭工业犹如潜龙腾渊,完成了一次脱胎换骨的伟大嬗变。让我们走进这片举世瞩目的煤海绿洲,去解读这座英雄之城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之后所形成的不畏痛苦、义无反顾、不断追求、提升自我的新时代鄂尔多斯精神。去追寻中国煤炭工业改革先行者走过的那条悲壮的近于残酷的创新之路……

面向历史的生死抉择

李世镕站到了矛盾一触即发的临界点上。

作为市政府决策的执行者,这位身材高大魁梧,敢于担当,善于思考,颇具开拓创新能力的主管鄂尔多斯煤炭工业的副市长在重压之下寝食难安。

2005年的春天似乎来得特别晚,涌动的黄河又开始进入流凌期,站在用坚硬的黄土堆砌的堤岸之上,河面上传来的巨大的流冰开裂碰撞声响像重锤一样击打着他的心房,让这位不怕辛劳、每日都从清晨忙到深夜,刚刚从一座小煤矿幽深的巷道钻出的副市长又平添了几分沉重。

中华民族母亲河用她宽广的胸襟护拥着这片素有“河套文化”发祥地之称的8.7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在萨拉乌苏河畔燃起文明之火的鄂尔多斯人似乎颇受上天的眷顾,脚下遍地乌金,已探明煤炭储量1676亿多吨,预计储量1万亿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3/5,在全市87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0%的地下都埋藏着优质煤炭。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鄂尔多斯煤炭工业缓慢发展中却逐渐累积着致命弱点。1998年以前,在过去“有水快流”的政策背景下,鄂尔多斯小煤矿数量最高峰时达1900多座,通过多次清理整顿,到2005年初,全市地方煤矿仍有552座。让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五个年头的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颇感忧虑的是,伴随着地产煤的大幅度增长,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以资源和环境的巨大牺牲为代价的。当时,全市地方煤矿资源回采率平均不到30%,在东部高厚煤层区,回采率最高的也只有百分之十几。落后的“房柱式”工艺演变成急功近利,掠夺式开采,不仅矿工们的生命得不到保障,还严重破坏了资源,浪费了资源,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全市井下空顶面积已达2000万平方米,矿山火区达87.5平方公里,地表沉陷,有毒有害气体大量排放,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危害社会整体利益,引发出许多社会矛盾。煤炭回采率低、浪费资源的问题在目前能源紧张、可持续发展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已经到了国家不让、社会不让、舆论不让、群众不让、可持续发展不让的地步了!

所有这些,怎么能让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心里不急呢?

更让李世镕感到焦虑的是,面对地方煤矿整合关闭实现机械化正规化改造的呼声,不仅有怀疑,还有争议,社会反应不一。由此带来领导层有些人的动摇与徘徊。

不知有多少个强风劲吹、星光满天的夜晚,遥望着静静流淌的乌兰木伦河,李世镕一遍又一遍进行着面向历史,面对鄂尔多斯未来的最冷峻的思考: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是任凭小煤矿延用落后的生产方式继续发展?还是进行资源整合,实现现代化开采,将国家战略与地方利益有机结合,把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有机结合,勇敢地肩负起一名国家公务员的政治责任?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已经到了非改革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不可的时候了!”这是鄂尔多斯改革先行者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之后发出的痛彻心肺的泣血呼号啊!

让人始料未及,新华社的一份题为《吃卷心菜,挣黑心钱》的内参成为引发鄂尔多斯煤炭风暴的“风暴眼”,鄂尔多斯煤炭资源浪费的现状牵动着共和国领导人的心,表示出极大关切的共和国总理要求内蒙古自治区做出明确答复……

似惊雷横空出世,正所谓风雨欲来风满楼啊!

拉开鄂尔多斯煤炭工业革命帷幕已经刻不容缓!在中国煤炭行业率先实施“凤凰涅槃”已箭在弦上!闯出一条中国煤炭行业持续发展的变革之道,这是历史赋予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的新使命!

基于这一清醒的认识,鄂尔多斯煤炭工业的开拓者们达成一个共识:观望就是关闭,等待就是等死!

2005年3月4日,在全市煤炭工作会议上,副市长李世镕代表市政府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变压力为动力,变消极应付为主动出击,用三年时间打一场攻坚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完成国家重大战略使命!”

可是,尚有一道难以破解的难题横在鄂尔多斯市政府面前,国家有关部门严令小煤矿先关闭后整合。利剑高悬,雷池横亘。

先关闭后整合,还是先整合后关闭?在临近地区炸毁小煤矿的隆隆炮声之中,鄂尔多斯决策者们的两种发展思路却在一片静谧之中进行着激烈碰撞。

“宁可丢掉乌纱,也要从实际出发”,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才有如此的勇气与睿智啊!

用实事求是思想武器开启科学理性之门,才是这座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高原城市的根本出路!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做出的生死抉择是:先整合后关闭,科学规划,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和谐发展,滚动前进,三年攻坚,实现三个提高(提高煤炭回采率、提高就地转化率、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两个转变(煤炭大市转变为煤炭强市,粗放式生产转变为集约化生产),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煤炭工业改革的创新之路……

然而,前方的道路却是关山重重,放下牧羊鞭开煤矿的业主们像一个个待哺的婴儿,技改资金从哪里来?先进技术从哪里来?专业人才又从哪里来?

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李世镕和鄂尔多斯煤炭战线的开拓者们能夺取这场“当惊世界殊”的世纪之战的胜利吗?

让杜梓、云光中、李世镕等鄂尔多斯决策者们颇感欣慰的是,鄂尔多斯刚好处于中西部的衔接带与过渡带,承东启西,既是大西北的东桥头堡,又是东北、华北、中南坚强的能源大后方。鄂尔多斯北部不远就是蒙古国,再往北就是俄罗斯,往东经华北出渤海湾就是韩国、日本,再往南即可南下东南亚等地。鄂尔多斯还可通过大秦、神黄及包西、太中银等铁路和西气东输管道,将大量的煤炭、煤化工等产品输送到华北、华东、华南乃至东北亚、东南亚等地。卓越的地理位置使其煤炭工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鄂尔多斯的决策者们确立的未来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是:控制总量,优化布局,有序开发,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惠及百姓。树立“大煤炭、大经济、大市场”的观念,走“园区化、精细化、洁净化、多元化”的路子,倾力建设三大基地:即煤炭生产基地、煤化工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将鄂尔多斯打造成洁净能源之都。为此,煤炭工业将重点开发神东、准格尔、万利、塔尔高勒、新街、呼吉尔特和上海庙等矿区,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完成1个亿吨级煤炭基地,2个5000万吨级基地,5个千万吨级基地;按照一体化、基地化、节约化、大型化,以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大路、树林召、棋盘井、蒙大、猛西、沙圪堵、乌兰木伦等重点工业园为载体,发展以石油替代产品为重点的煤化工产业,着力打造五条产业链:甲醇—烯烃产业链,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煤制合成氨—精细化工产业链,煤制油产业链,煤制天然气产业链……

这是何等动人心魄的大工业的宏伟乐章啊!

鄂尔多斯,必将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能源重化工之都。

鄂尔多斯,必将成为世界瞩目的全球煤化工之“硅谷”。

李世镕的工作业绩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wenw.com/answer/34916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