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问问>百科问答>朱德熙 语法讲义

朱德熙 语法讲义

2024-10-05 05:13:09 编辑:zane 浏览量:514

朱德熙 语法讲义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朱德熙 语法讲义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基本信息】 介质: 图书 ISBN:7100020018 出版日期:08/01/2004 【内容介绍】 这部书的底本是作者1961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讲授现代汉语语法(二)这门课程的讲义。从1961年初次在北大油印这份讲义到现在,已经过了整整二十年。这次修订出版,补写了第十一、第十四、第十六、第十八几章。其余部分也作了补充和修改。 书中某些论点以及提到的一些语言事实,曾经跟王还、陆俭明等同志讨论过,得益很多。此外,当年在班上听课的同学们提出的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和问题,对作者的启发是很大的。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感谢。 作 者 1981年10月2日 有两件事要借这次重印的机会说一下: 第一、第七章把句首的处所词和时间词一律看成主语(7.2),其实有的是状语,例如:屋里坐,明天见。这两类格式的区别可以从重音位置看出来。“屋里坐”“明天见”的“屋里”“明天”必须重读。如果处所词、时间词做主语,重音只能落在后边谓语部分。这一点是陆俭明同志告诉我的。 第二、这本书写得太简略,有些问题为什么那么处理,道理没有交代清楚。如果有的读者想在这方面知道得多一点,可以参看作者另外一本谈语法的小书《语法答问》(即将出版)。 1983年8月31日 --------------------------------------------------------------------------------【商品目录】 第一章 语法单位 1.1 语素 1.2 词 1.3 词组 1.4 句子 第二章 词的构造 2.1 句法和词法 2.2 重叠 2.3 附加 2.4 前缀 2.5 后缀 2.6 复合 2.7 复杂的合成词 2.8 并立式复合词 第三章 词类 3.1 划分词类的根据 3.2 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3.3 兼类 3.4 实词和虚词 3.5 体词和谓词 3.6 词类表 第四章 体词 4.1 名词 4.2 处所词 4.3 时间词 4.4 方位词 4.5 数词 4.6 基数和序数 4.7 系位构造 4.8 系位组合 4.9 复杂的系位构造 4.10 “二”和“两” 4.11 概数词 4.12 量词 4.13 数量词 4.14 区别词 第五章 谓词 5.1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5.2 动词的分类 5.3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5.4 体宾动词和谓宾动词 5.5 名动词 5.6 助动词 5.7 能 能够 可以 会 可能 得(dé) 5.8 敢 肯 愿意 情愿 乐意 想 要 5.9 应 应该 应当 该 5.10 许 准 5.11 值得 配 5.12 别 甭 5.13 好 5.14 动词重叠式 5.15 动词后缀 5.16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5.17 名形词 5.18 “多”和“少” 5.19 谓词的体词化 第六章 代词 6.1 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6.2 人称代词 6.3 我 你 他 我们 你们 他们 6.4 咱们 6.5 自己 6.6 别人 人家 6.7 大家 大伙儿 6.8 指示代词 6.9 这 那 6.10 这会儿 那会儿 这儿 那儿 6.11 这么 那么 这样 那样 这么样 那么样 6.12 疑问代词 6.13 谁 什么 6.14 哪 哪儿 6.15 怎么 怎么样 6.16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第七章 主谓结构 7.1 主语和谓语 7.2 时间主语和处所主语 7.3 受事主语、与事主语和工具主语 7.4 谓词性主语 7.5 谓语的类型 7.6 体词性谓语 7.7 形容词谓语 7.8 由动词“是”组成的谓语 7.9 主谓结构作谓语 7.10 由“的”字结构组成的判断句 第八章 述宾结构 8.1 述语和宾语 8.2 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8.3 粘合式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8.4 处所宾语和时间宾语 8.5 存现宾语 8.6 准宾语 8.7 双宾语 8.8 虚指宾语 8.9 程度宾语 8.10 谓词性宾语 8.11 指称性宾语和陈述性宾语 第九章 述补结构 9.1 补语和宾语的比较 9.2 粘合式述补结构和组合式述补结构 9.3 结果补语 9.4 趋向补语 9.5 到 9.6 可能补语 9.7 可能补语“得” 9.8 状态补语 9.9 程度补语 9.10 补语的引申意义 9.11 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第十章 偏正结构 10.1 修饰语和中心语 10.2 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10.3 书面上的“的”和“地” 10.4 定语和“的” 10.5 同位性偏正结构 10.6 准定语 10.7 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10.8 多项式偏正结构 10.9 定语的次序 10.10 状语和中心语 10.11 副词性状语 10.12 形容词性状语 第十一章 联合结构 11.1 并列成分的连接 11.2 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11.3 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第十二章 连谓结构 12.1 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12.2 N和V₂意义上的联系 12.3 V₁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12.4 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12.5 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12.6 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12.7 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第十三章 介词 13.1 介词和动词 13.2 介词和介词结构 13.3 跟 和 同 13.4 被 叫 让 13.5 给 13.6 在 13.7 把 13.8 比 13.9 连 第十四章 副词 14.1 副词和形容词 14.2 副词后缀“的” 14.3 重叠式副词 14.4 范围副词 14.5 程度副词 14.6 时间副词 14.7 否定副词 第十五章 疑问句和祈使句 15.1 疑问句 15.2 祈使句 第十六章 语气词 16.1 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16.2 了 呢₁ 来着 16.3 呢₂ 吗 吧₁ 吧₂ 16.4 啊 呕 唉 嚜 呢₃ 罢了 16.5 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第十七章 复句 17.1 单句和复句 17.2 分句之间的联系 17.3 复句和连词 第十八章 省略和倒装 18.1 省略 18.2 倒装 索引 关于这方面的网上讨论摘录如下:关于朱德熙<<语法讲义>>的一些问题北大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把朱德熙的<<语法讲义>>列为参考书目,但是这本书和北大现代汉语教研室的<<现代汉语>>和高教版的都有很大的分歧,不知道到时候考试的时候该怎么出题.我在复习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希望大家给以解答1在"时间词"一节里,朱先生说,表示时量的词放在动词后头做宾语,表示一件事情经历的时间有多长,例如,找了你半天\ 回来两个月了\ 这里的时间词真的就是宾语吗?2在代词一节理,她说在正式说话的时候(例如会议上发言),有时用"自己"来代替"我",例如"同志们的发言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这对吗?此外,朱先生的语法概念,语法结构大不同于别人,例如准宾语,准定语等等,这有必要吗?另外,这本书是不是没有必要认真复习,因为除了上边的原因外,这本书的版本也太旧了.打架是什么意见.RE:关于朱德熙<<语法讲义>>的一些问题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是结构语法的代表作,不了解结构主义的分布和直接成分理论看不懂这部著作。 时间词是体词,如果视为补语,体词修饰谓词,这在理论上就出现矛盾。朱德熙先生从分布理论出发,认为动词后的时间词是宾语。北大版《现代汉语》坚持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在第317页上有解释。黄伯荣、廖旭东两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认为是补语,我没见过黄、廖先生有关这方面的解释,但语法结构关系的判定与对语义的理解有关,可能在这上理解不同。 准定语的说法与语义关系有关。 就我个人经验,看《语法讲义》不能抠住某一具体解释,而是要从理论体系的角度去理解,知道这个观点是从何而来的就可以了。RE:关于朱德熙<<语法讲义>>的一些问题觉得你可以先看看《语法答问》。朱先生自己也说,《语法讲义》写得很简略,有些问题为什么那样处理并没有说,相关的理论讨论可以参看《语法答问》。“朱先生的语法概念,语法结构不同于旁人”,不知你是和那些书比较,如果是和一般的大学教材《现代汉语》比,我想那是因为二者的写作目的不同,后者只是要普及一点语法知识。你既然要考北大对外汉语的研究生,我想,是有志于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那么朱先生的书一定要认真地读。“这本书的版本也太旧了”,是的,现在看来,朱先生书中的很多观点可能都有更好的解释,方法也有更新的发展。但不要忘记,这些新的发展,都是在赵、吕、朱诸位先生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个人认为,朱先生是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康庄大道的第一人。你要是学新闻、历史等等专业,你学点现在通行的东西就可以了。如果要上语言学研究生,朱先生的书是必看的,可能还要看更“旧”的版本,比如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这是学术发展过程。有些人自己有些成绩就说老祖宗不是主流,据我所知,学现代汉语的人从来没有人那样做。 当代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般是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并提,吕叔湘先生是第一部结构主义现代汉语语法著作《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的著者之一,但朱德熙先生的结构语法研究比吕叔湘先生完整、彻底、系统,应该说朱德熙先生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首要代表人物。RE:关于朱德熙<<语法讲义>>的一些问题陆俭明老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提到将来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促进的三个方面:1)对外汉语研究;2)计算语言学,第三个有些想不起来了。这个观点承袭了北大中文系在学术研究开放的立场。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研究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个人觉得朱德熙先生的贡献非常大,除了他个人比较传奇的学术生涯以外,还有一个鼓励后进的说法,“眼高手低”比“眼底手低”要强。现代汉语研究近年来引进的新方法、新思想都是一种眼高的表现,实际出来的成果在国内也是非常有影响的。朱德熙先生能够把结构主义方法运用于古文字研究,也是一大学术贡献。回顾这个八月论坛风波,重新看了梅祖麟先生对古汉语研究的批评,个人觉得是非常中肯的。我觉得北大中文系应该反思自己在语言学研究上的将来。学问没有什么中国特色、外国进口之分的,“学术,天下之公器”。在古汉语研究上蒋绍愚先生最近为《汉语语法化的历程》所写的序言就是非常精彩的文章。论坛担心重提梅祖麟先生批评会引起纠纷,故要求真名贴出。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我不会让自己心爱的语言学和中文系蒙羞,但是更不愿意看到中文系成为中国语言学的“少林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北大中文系应该是一个海洋。我想这个论坛的存在也在逐渐证明这一点。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wenw.com/answer/39380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