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如何做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倾向,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已、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等等。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等等。针对这些情况,九五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中学德育大纲》。我们感到,《大纲》中关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部分的提出,是有着深刻的内容和深远意义的。我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与之相应的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传统。它的精华,不仅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在德育的内容中。如在爱集体、关心他人基础上升华起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树雄心、立大志的理想观念,勤劳俭朴、热爱劳动、遵纪守法的优良品德……无不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我们经常跟学生讲述“学雷锋”,雷锋精神其实也体现着美德的光辉。如雷锋的热爱祖国、人民,体现了“忠”,他的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就体现了“仁”,他的勤奋好学、苦练技术,就体现了“勤”……学雷锋,要提炼精神,要追根溯源,这个“源”,就是中华传统美德。要纠正青少年思想中的错误倾向,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堵”,即用“守则”、“规范”、纪律去规定可以怎样做、不可以怎样做,对严重越规者处之以罚。而另一种方法就是“导”,用正确的观念、标准去教育、引导学生正面发展。而用以作“导”的重要内容,就是中华传统美德。如果说“堵”是对思想疾患进行消炎、怯邪,那么“导”就是施以营养和滋补了。我校有着设计新颖、充满现代气息的校舍,有较高标准和教学和设备和设施。而要真正建设好高标准的新型学校,必须有一种精神力量把大家凝聚起来。于是,我校便把“造就人格道德”、“进行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教育”、“进行继承和发扬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之一。几年来的办学实践证明,这种决策是正确有效的。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培养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形成良好校风、建设新型学校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结合实际,我们先突出学习其中一部分:一是“孝”字。古时候有所谓“孝为百行首”、“人生五伦孝当先”的说法;《新三字经》中也有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孝”,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实质是知根溯源、感恩图报的思想。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过去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一个人只有自我人格的完美,才可以管治家庭进而治理天下,这种人格的递进关系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对家庭都没有责任感的人,怎么能对社会有责任感呢?从社会效果来看,“孝”道令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也是值得我们提倡的。青少年只有在家孝敬父母,才能在外尊敬师长、关心社会,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二是“仁”字。“仁”就是仁厚、仁慈、具有爱心,就是“仁者爱人”、“为善最乐”。这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关心他人,把他人利益放在前面的思想。在今天来说就是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学雷锋、做好事、为希望工程捐资捐款、扶助残疾人,都是爱心的表现,是仁者之所为,是崇高品格的表现,是抵制利已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青少年要怀有仁者之心,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三是“勤”字。古时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勤能补拙”。一个人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际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达到胜利的目标。“勤”成为通向成功的桥梁。对青年学生尤其是这样。“勤”包括勤学习、勤劳动、勤思考。《新三字经》中有很多关于勤学的故事,如囊萤映雪、悬梁剌股等。克服侥幸心理,培养勤奋的作风,这不光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养成勤奋的作风。将令青年人一生受用无穷。四是“忠”字。“忠”就是“精忠报国”,“留取丹心照汗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为国家、整体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的赞扬。从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到现代的共产党人,都应以天下为已任,立志为祖国人民作贡献。以上四项内容中,“孝”字为基础,是起步的要求;“勤”字是保证,不勤奋,什么目标都成为空话;“仁”字为根本,是一种人生观;“忠”字是最高境界。高层次的追求,贯穿在“孝”、“仁”、“勤”之中。一个忠于祖国的人,必然是在家孝敬父母,在社会上关心、帮助他人,对自己严格要求,勤奋努力,不尚空谈。以上四项,切合学生实际,易懂易记。我们通过报告会、演讲会,反复对学生进行教育。而要真正为学生所接受,还必须通过一系列活动。 (三) 和任何学习活动一样,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讲求方法,赋予丰富的信息,多种的载体,去充实、吸引、教育学生,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内容上,我们注意做好三个结合:一是与德育序列内容结合。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是心血来潮、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长期渗透。因此,在制订学校的德育序列时,我们把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也列入到计划中。每个年级,都提出道德教育的不同层次的要求。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突出不同重点。如“孝”字,是各个年级都要首先学习的;“仁”字,在高一、高二着重学习、实践;“勤”字在高三毕业班要突出教育;“忠”(忠于祖国,即爱国主义教育)字在不同的年级年年都提出不同的层次的要求,逐步深化。二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习资料的选用,包括《中华美德五千年》、《新三字经》、《新增广贤文》、《社会公德四字歌》等。对传统美德的学习,如果一味讲古人、不讲今人,对学生是没有号召力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注意对传统美德赋予时代的内容,结合体现时代精神的典型事例,用丰富的信息去充实学生。如在讲“孝”字时,结合讲青岛女孩杜瑶瑶的故事,讲甘肃宁县李勇“背着父亲去上学”的故事;讲“仁”字时结合讲学雷锋、讲希望工程、青年志愿者活动;讲“勤”、“忠”字时,结合讲北京广渠门中学的宏志班,讲江苏仪征大仪乡张稿龙边捡破料边学日语,赴日留学,讲郎平听从祖国召唤,放弃国外优越生活回国执教……使同学们认识到传统道德的光芒仍辉映在我们身边的人群之中。传统美德又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通过第二课堂、艺术节等活动,请专家、学者介绍中华书画、民间音乐、佛山地区三文化、艺术等,增家学生对民族文化、传统道德的了解。三是与现代人素质教育相结合。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是为了当好一个现代人。现代社会对青年一代有许多新的要求。结合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内容,作为现代人素质培养的目标:自信有礼,包括健康心理、注重礼仪、善于交往;拼搏进取,包括勇于竞争、把握机遇、不断进取;惜时守信,包括珍惜时间、讲求效率、言之有信;敬业创新,包括忠于职守、充实自我、不断创新。一个现代青少年,应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中华传统美德)、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样看,才比较恰当。有新意,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在教育形式上,我们大力推进三项活动:大力推进礼仪教育。每年三月,我们都要对学生作礼仪讲座,包括在校礼仪、在家以及在公共场合的礼仪;进行示范表演;设立礼仪使者进行宣传;开展历时一个月的校园礼仪大行动,培养学生文明举止、评选礼仪标兵;观看行为规范录像;举行“最佳中学生形象大赛”、训练学生行走姿势、介绍着装知识……我们还进行了课堂礼仪训练,召开有关礼仪教育的主题班会,开展“铲除香口胶污梁校园”的活动等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美的行为,从而自觉约束自己,做文明的中学生。现在,我校学生都能注意衣着整洁,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整个校园整洁有序,多次受到来宾和上级的赞扬。大力推进“孝心献父母”活动。我们对学生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包括帮助、体贴父母、与父母沟通、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母亲节”要给母亲送礼物、给父母写一封信谈谈心等。对一些与父母关系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通过活动,家长普遍反映学生有进步。一些过去因花钱、交朋友、打电话等琐事屡屡顶撞父母的学生,体谅了父母的心情,改变了紧张的家庭关系;一些残疾人家庭的子女,注意分担家务,为父母分忧;一个因父母不和而心情烦燥、甚至动手打母亲的学生,也注意体谅家长,约束自己,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促进家庭和睦……明确的主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令我校德育工作生色不少,成效显著。不少来客都为我们那巍峨的校舍、和谐协调的色彩、修剪整齐的花木、草坪而赞叹,更为我们那精心的管理、文明健康的校风而赞叹。现代化的校舍内,一群炎黄子孙在勤奋地学习、工作,他们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傲,要努力培养建设锦绣中华的桥梁。这,就是沔城高中,一所新型学校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