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问问>百科知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

2024-07-21 16:47:57 编辑:zane 浏览量:603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是:

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2、此内容出自《易经·系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释义: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形”而下谓之“器”,“器”在“地”上,而“器”再“上”面是“道”,因此,所谓“形而上”的具体意思是指“道”。

中国人很重视这个“道”,认为它是起主导作用的,它支配着“地”上的一切“形”、“器”、“象”。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道,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其中“常”是恒的意思,《老子》原文中为“恒道”,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为“常”,“常”即永恒。

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可以说出来的名不是真正的名。(大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什么意思啊?

扩展资料:

一、易经的辨证法则: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解析: 

1、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4、《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即[时]与[中]: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时]指与时势一致:也就是说和谐、与时俱进。

二、易经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一部宝典。 

易经是中国儒家千年总结的哲理和经验,它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包括在内的一部百科全书。易经给人类带来三把金钥匙。 

1、第一把金钥匙是“阴阳”,世上任何事情阴阳平衡就达到了和谐,和谐就能发展进步。 

2、第二把金钥匙是“五行”,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五行的身影,风水的命理学和位理学都从它而起。 

3、第三把金钥匙是“八卦”,由八卦延伸为“文王六十四卦”。他告诉我们宇宙的六十四个密码,大千世界都逃脱不了这个秘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形而上

百度百科-易经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wenw.com/article/33980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