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问问>百科知识>陈映真的生平是怎样的?

陈映真的生平是怎样的?

2024-10-01 20:16:44 编辑:zane 浏览量:599

陈映真的生平是怎样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陈映真的生平是怎样的?

陈映真原名为陈永善,1937年11月生于台湾西海岸的竹南村。在他两岁时过继给他的三叔。七岁时,因躲避空袭,养父家与生父家一同搬到台北县莺歌镇,此时与他孪生哥哥相聚。九岁时,小哥哥重病身亡,这给他一次身心上的沉重打击。直至很久很久以后,感伤的情绪还笼罩着他的心灵。他回忆到:“数十年来,依稀总是觉得他的死遽而使失落了一个对等的相似的自我,同时又仿佛觉得,因我的形貌,心灵的酷肖,那失落的一切,早在小哥病死的一刻与我重叠为一。”为了怀念死去的小哥,便在发表处女作《面摊》时用了他的名字“映真”为笔名,除此之外,还寓意为反映生活的真实。1957年,陈映真考入台湾淡江文理学院外文系读书。大学二年级时,《面摊》的问世使他从此跻身于台湾文坛。陈映真善写小说,又作评论。发表小说时的笔名为陈映真,而发表评论文章时的笔名则是许南村。台湾著名学者、评论家吕正惠教授曾将陈映真的创作分为四个阶段——自传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反省时期及政治小说时期。统观陈映真的创作历史,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他的创作足迹。1959年至1961年是他的自传时期。这时期他的作品基调是“伤感、忧郁、苍白而且苦闷”,他在自剖式的《试论陈映真》一文中写道:“1958年,他的养父去世,家道剧而中落。这个中落的悲哀,在他易感的青少年时代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这种由沦落而来的灰黯的记忆,以及因之而来的挫折、败北和困辱的情绪,是他早期作品中那种苍白惨绿色调的一个主要根源。”正如他自己所剖析的那样,破败的家乡市镇、贫困的哀愁、苦闷的情绪,以及远离故乡这样愁思,无一不在《面摊》、《我的弟弟康雄》、《乡村教师》、《死者》、《故乡》、《祖父和伞》等篇小说中找到影子。这一时期,陈映真还在现代派超现实主义的圈子里盘旋、惶惑、迷茫、充满凄苦和无奈。他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也大多在失败中走上自杀的道路。如《我的弟弟康雄》中的那个充满乌托邦式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康雄、《乡村教师》里在幻灭中发狂自杀的吴锦祥、《故乡》中的那个终于堕落的哥哥、《加略人犹大的故事》中的犹大等等,都是市镇小知识分子。他们都怀着极旺盛的理想,但都缺乏将理想付诸实施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只看到理想的美好,却不愿为实现理想而付出代价;他们只想走平坦而有鲜花的大道,却畏惧崎岖长满荆藜的小路。这种用生命赌明天的、有着浓重感伤情绪的城镇知识分子形象的再造,正是此时期由于养父去世、家道中落的悲剧使陈映真处于人生彷徨阶段的真实写照。

这些作品,无疑打上了自传体的烙印。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wenw.com/article/39137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