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滋味》根据谁的小说改编,主要内容以及别人的一些评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苹果的滋味》是根据台湾作家黄春明的同名短篇小说《苹果的滋味》改编的。 主要内容:内容叙述格雷上校开车撞到江阿发的经过情形;一个外事警官带着格雷上校造访江太太,说明江阿发被汽车压伤,已经送到医院急救;阿珠赶忙到学校带回阿吉和阿松,跟妈妈阿桂一起到医院探望。 格雷上校开车戴着警察和母子四人奔驰于公路,阿桂却放声大哭;来到医院后,洋护士告诉她,江阿发只是腿断了,阿桂总算安心一些;不一会儿,江阿发从手术室推出来,又推进病房里。 阿桂看到断腿的江阿发,不禁喃喃饮泣;不久,江阿发苏醒过来,几个小孩靠着床沿叫唤爸爸,一时之间,阿发的心里觉得很难过;阿桂一边流泪,一边抱怨;格雷上校跨进病房,递给阿发两万块钱,他竟然觉得不知所措! 他们一家人一边吃三明治,一边喝汽水,还有说有笑,显得很融洽;阿发喝着牛奶,偷偷看了阿桂一眼,正好和阿桂的目光相触,两人同时漾起会心的微笑;格雷上校又携带苹果来慰问,阿发叫小孩子拿苹果吃,阿桂也轻咬苹果,于是,阿发禁不起诱惑,叫阿珠也拿一个苹果给他吃。 评价: 「苹果的滋味」评析 .李 华. 就如同这篇小说之前对黄春明的介绍,黄春明拥有一面心灵的明镜,宽广的胸怀和敏锐的触觉。他的作品一直与社会紧密配合,反应出锐变中的社会种种问题与现象。黄春明具有多方面的才华,会写、会编、会导也会说。 黄春明的小说,一方面反应现实,一方面也表现出时代的悲情,且深具乡土气。字里行间也隐隐约约的感觉出对社会诸多不公平现象的不满。而他的一些小说正是我们走过的时代、走过的背景,就好像我们邻居发生的事情一样,很容易让我们自然的溶入他的故事中,这也是他成功的地方。 苹果的滋味,整个故事的结构很简单,描述五十年代,以台湾的一个工人家庭为主轴。家里的支柱,一家之主的男主人,突然遭遇了车祸,而肇祸者是个美国的驻台上校(可能是美军顾问)。当女主人初闻他男人发生了车祸,表现出她的悲伤,担心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怎么能活下去,如她女儿告诉她爸爸被车压了。「阿桂的脸一下被扭曲得变形」而在去医院的路上,一路的哭说着:「叫我们母子六人怎么活下去?」怎么活下去?因为全家人要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而阿发这个一家之主,是这个家的支柱,支柱垮了,什么也都完了。女主人显然没受过什么教育,孩子小的小,哑的哑,对家庭完全无法帮得上忙,而且夫妻有这么多孩子,自然有一份感情存在,她的悲伤是应该理解的,若过份镇静反而让人不能理解。 在「公训时间」这一段里,提到了当时的学校,小学生受教育的问题。政府推行国民教育,不遗余力,不管贫富都得上小学。但当时老师素质不一,虽然当时学校学费很少,但有些学校要缴代办费,无非就是补习费、教室建筑费、厕所整修费、教师节敬师金。有些学校美其名曰乐捐,但往往是不乐之捐。所以江阿吉运气不好,碰到了没有爱心的老师,没缴代办费就要每天罚站。这对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心灵的伤害是多么严重,甚至可造成他终身的自卑感,而制造社会问题。为人师者能不慎乎?而越都市化的地方,越是功利,北部没有南部纯朴。阿吉想起,要是以前在南部代办费晚交,杨金枝老师也不会叫人罚站,小孩子还是很在意,因为没缴代办费而被罚站。 穷人家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煎熬,心里状况就早熟。爸爸受伤,阿珠就想去当养女,希望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乘车不会开车门,进了医院看见样样东西都新奇,甚至坐着上厕所也新鲜,跑错了男厕还不知道,卫生纸也都令他们心动,颇似刘姥姥进大观园。 当美军上校格雷送来了两万元、三明治、苹果及承诺负责到底,并愿意送哑巴女儿到美国念书后,整个气氛都变了,好像全家都松了一口气。警察在旁说:这次你们运气好,被美国车撞到,要是给别人撞到了,现在你恐怕躺在路旁,用草席盖着呢!这怎么运气好呢?运气不好才会被撞,虽然被撞的后果有所不同,总是被撞断了腿。当然了,这也表现出美国人当时对人的负责态度,与我们社会上有钱、有权、有势的人草菅人命的一个强烈对比。 当受害人得知这个结果后,竟感动涕零地说:「谢谢,谢谢,对不起,对不起…」真是搞错了,应该说对不起的是肇祸者而不是江阿发,人的无知、忠厚,表露无遗。 当阿发心情放松后,心清气爽,阿桂痴看的看着阿发,「看,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清秀过,今天总算像个人样了。」其实阿发还是阿发,只是阿桂心里踏实了,一切都看顺眼了而已,贫贱夫妻百事哀,诚哉斯言! 当全家人吃着值四斤米一个的苹果时,每个人都好像有一种因祸得福的感觉。到底是福是祸并没有深思。整个故事平铺直述,一开始就让人感觉到穷人家的生活---唯一饭包里的一颗咸蛋,木箱板及铁皮搭建起来的违建,阿吉交不出代办费被老师的处罚及羞辱,对医院中厕所里的卫生纸的贪心,阿珠的想法去当养女来减轻家庭负担,都显示出当时穷人家的苦与认命。当然了,这些生活的情形,如今的年轻人是无法体会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背景,也有那个时代人物的不同心理心理状态。 苹果之后——读黄春明《苹果的滋味》 很努力地想我第一次吃苹果是什么时候,是什么滋味,尽管记忆飘荡了很远还是无法记起。对我们来说,苹果太熟悉了,而一旦认真地去回味它的滋味,的确无从体味了。 而黄春明所描绘的《苹果的滋味》,在文章的最后深深地触动着我,心灵深处的一丝疼痛无法抹去,那就是苹果之后的滋味。 被美军车辆撞伤的阿发,真的因祸得福么?的确,全家人吃到了从未吃过的苹果,贫穷的命运也有很大的改观。而这一切,又是什么换来的呢?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双有力的脚。 说不清我对这一家人的感受,也无法想象一个有着五个孩子的贫困家庭如何在城市中挣扎生存。的确,人的生存能力是不可估量的,用一种较为现代的眼光去看隔了几个时代的生活,膈膜固然会存在。 最感慨的还是作者写作的深度和技巧的运用。对底层人的关注和关怀,同情,自不言说,而在人命关天时刻对这一家人的描写,可谓细腻精致,同时淡化了悲剧气氛,以戏剧的手法来展示悲剧的更惨。阿发一家没坐过轿车,孩子大人对乘车的表现让人啼笑皆非,望着紧闭的车门,不知如何下手,“在犹豫间,阿吉伸手拉住把手。拉不动。索性左脚踏在车身,双手握紧把手,使劲往后拉,还是不动。”洋人帮他们打开车门,阿吉差些就往后翻过去。带着几分不惯玉惧怕钻进车子,母亲阿桂惊讶与车内的豪华,变得木讷不哭了,意识到自己不哭会曝露先前的假诈,于是,逐渐放声纵情大声嚎哭起来。虽然有几分好笑,也写出了底层人木讷本份背后的一些虚伪和精明。在医院里,一家人更是洋相尽出,不知道厕所在哪里,去了还要偷出很多卫生纸,女儿塞在胸前,母亲塞在腹部,可笑有可怜。对于外国的修女,“孩子们都瞪着惊奇的眼睛露出笑容来,使他们想到卡片上带翅膀的天使”。医院里的滑稽表演,以及被损害者的感激涕零,更是透露出场景背后的悲哀。 生存条件淹没了应有的理智和思索。人的生命在生存面前又是多么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