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牛李党争”指的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牛李党争”指的是唐朝后期的以牛僧孺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个派系之间的争斗。牛李党争持续了整整40年,中间牵扯到的皇帝也足足有五位。虽然我们常常说有竞争才有进步,但是牛李党争并没有为唐朝带来好的影响,反而是加深了唐朝当时的政治危机。
这场斗争开始的先决条件就是因为唐朝自开始起就非常的重视民主意见,提倡个人进谏,但是这种制度大大的削弱了皇帝的统治权利。一直到武则天时期,民主权利逐渐的减弱,两者似乎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但是到了唐朝后期民主劝谏与贵族士族矛盾日益加强。“牛李党争”就是比较鲜明的表现出来的结果。
“牛李党争”开始于一年的科举,当时的牛僧孺和李宗闵在科考试卷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批评了当时的朝廷政策,得到了考官的赏识。但是这件事情传到了李德裕的父亲的耳中,他认为这两个人就是当时的考官用来批评自己的,所以说向皇帝告了状,导致牛他们没有能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但是这一件事情得到了当时朝堂中许多大臣的反对,唐宪宗无奈把李德裕的父亲贬到了淮南。于是“牛李党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到了唐穆宗时期以李德裕为主的李党右向皇帝进谏当时的科举结果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经过查证之后,发现事实果然如此,所以李宗闵等牛党众人被贬了官职。从这之后,两派系的相关官员都互相看不顺眼,“牛李党争”也摆上了明面上的舞台。
到了唐文宗时期,两党之间本来有和好的机会,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这个最佳时期。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唐宣宗时期,牛李两党之间的众多官员都被调到了偏僻的地区出任,他们也正式被扫出了唐朝权力中心。相对于李党全部被清出都城之外,牛党还留有一部分人在中央苦苦挣扎。
总得来说,“牛李党争”是一种宗派间的斗争,并且对当时的唐朝政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是好的,而是加深了当时社会中的各个矛盾,并且加快了唐朝腐朽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