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问问>百科知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2024-11-21 07:25:22 编辑:zane 浏览量:50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报告从以下五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六点要求: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2、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3、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4、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

  5、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6、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完善民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建设,总的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使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三、增强文化: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

  2、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3、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4、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

  四、提高生活水平: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这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普遍提高的重要标志;

  2、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育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3、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民生之本得到保障的具体体现;

  4、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这是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体现;

  5、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这是实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必然要求;第六,社会和谐稳定,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前提。

  五、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使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着减少;

  4、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实现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wenw.com/article/42766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