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霸为什么当小官像神一样,当大官就像神经病一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我的微信圈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励志故事,琳琅满目的成功学ABC,许多朋友乐此不疲地相信这些教条会带他们抵达成功。现实中也差不多,很多人不是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就是希望“腰缠三万贯,骑鹤下扬州”。然而,成功是个啥呢?做了小官,是不是就该做大官了?有了三万贯,是不是就想有三十万贯?
很多东西,还是需要点天分的;能安小富,未必就能驾驭大钱;小官做得好,不等于大官做得好。清楚地认识自己,比人云亦云地追求成功重要一百倍。有无数的历史可以验证我这个说法。对我上面这段话最直白的注解,大概就算是宣帝时的名臣黄霸了。
黄霸的口碑非常好,在颍川任太守时,为天下第一,他的极佳的政绩,前后延续了八年,好到什么程度呢?黄霸无功,仅凭日常琐碎的行政工作,就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秩中二千石。这在西汉几乎是绝无仅有了。
从武帝始到昭帝霍光秉政时,都是喜欢严刑峻法,一般的俗吏都以严酷为能事,惟独黄霸是以宽和著称的。宣帝上台了,知道民间疾苦,改用温和的人,就挑了黄霸为廷尉正,他做得不错。黄霸因为不愿意举劾长信少府夏侯胜大不敬之罪,两人一起下狱,在狱里,他跟从夏侯胜学习《尚书》,三年之后才出狱。我想,这应该是个改变他一生的机会。在汉代,有较高声望的官员,多少都有点学术基础,;黄霸出狱后,便一路扶摇直上,任扬州刺史,后又为颍川太守。
其实,从黄霸治理地方的做法,就可以看出来,他的特点一是耐烦,二是善意,他喜欢以教化为主,能不用刑罚的就不用,能不赶走的就不赶走。这是黄霸的忠厚之处。但他的精明之处还在于他精于信息控制,能够从吏民的谈话中谋求一些阴私。如果不是后者,光靠教化,恐怕没人卖他的账,他也永远都爬不上去了。比如说,黄霸派出一个年长诚恳的属吏出门巡视,那种属吏在道旁进食时,乌鸦忽然飞起来叼走了他的肉;回去后,黄霸就说:“你非常辛苦啊,在路边吃东西却让乌鸦把肉给叼走了。”属吏大惊,以为黄霸深不可测。从此,属吏连极小的事都不敢隐瞒。事实上,黄霸一直在把各种信息收集归类,比如说,哪棵大树木可做棺材,哪里的猪可用来祭祀,他博闻强记,一说一个准,人家都搞不清楚他是怎么知道的,都觉得他是个神一样的存在。
然而,黄霸在地方上神一样的存在,到了中央,就是神经病一样的存在了。无他,能力不足耳。
黄霸因为地方政绩极好,先封关内侯,征为太子太傅,迁御史大夫;再后来,代丙吉为丞相。其实,黄霸为御史大夫时已经被丙吉比得相形见绌了;一当上丞相,更是频闹笑话。比如说,他就曾经召集高官和博士一起问各地来京禀报的长吏和守丞,要制定一些条例,要各地树立好风气。凡是那种有耕者让田界、男女不同路、道不拾遗的好风气的,就先上丞相殿;有,但是不具体的,排在其次;而没有这种良好道德示范的地方,就要排队排到最后,还要叩头谢罪。这个建议最后没实行,不过,黄霸已经打算这么干了。
这不就是古代的八荣八耻么?还能更二一些吗?一旦要求全民讲道德的时候,必定是政令无能为力的时候,也就是道德败坏的时候。
就像是还怕黄霸还不中圈套似的,此时丞相府上飞来一些鹖雀,黄霸看到以为是神鸟,就商议准备上奏,说是因为他想净化风气之举做得好,所以皇天报下神鸟。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鹖雀是从京兆尹张敞府中飞过来的,可就是没人告诉他。这说明,丞相的虚荣已经在起作用了。
张敞觉得这个丞相太傻冒了,禀报宣帝,要求废止了黄霸准备施行全国的条化。宣帝也认为黄霸全民做好事的想法有点滑稽了,制止了这个行动,搞得黄霸非常惭愧。
大概你也看出来了,黄霸一到了中央,对信息的攫取能力就极度失败。如果不是张敞事先驳了他的面子,一旦他的政令真正实施,等待他的就不是没面子的问题了,命运会悲惨得多。对基本情况的判断失误,还导致黄霸做了一件蠢事:乐陵侯史高受皇帝重用,黄霸就推荐他当太尉。宣帝派尚书质问黄霸:选将相官员,是皇帝我的工作,而且我这么了解史高,哪里轮到你越职插嘴?黄霸吓得免冠谢罪,好几天才得到谅解。
从此,黄霸老实了,像林黛玉进贾府一样,话不敢多说一句,路不肯多走一步。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丁彼得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彼得定理”:“在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会由原本能胜任的职位,晋升到他无法胜任的职位。”这个黄霸,就是这个悲催的不称职者。
然而,他在丞相这个位置上,仍然做足了五年,在任上薨,并无甚过错。为什么宣帝明知道黄霸不称职还一直不挪他?是因为黄霸虽然不佳,然而别人更糟。比黄霸聪明的,不如黄霸忠厚;比黄霸忠厚的,不如黄霸有政绩;比黄霸有功劳的,也可能心眼坏————谁坐在这个位置,都是如坐针毡。难呀。
黄霸当上了丞相,算成功吗?也许。可世上没有什么好事,是一劳永逸的,包括“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