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怎么样啊!高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我也是南航的,航空宇航学院的。但是还是过来回答。南航名航学院的主页:http://cca.nuaa.edu.cn/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于1993年9月28日由中国民航总局和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共同创建成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民航为特色的主干学院。民航学院实行董事会管理制, 对民航学院的教学和科研进行指导与监督。董事会由中国民航总局人教司、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局等30多家民航企事业单位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学院题词,并勉励"为发展民航事业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2003年9月28日,民航总局杨元元局长、杨国庆副局长、江苏省吴瑞林副省长等领导出席了民航学院院庆十周年庆典大会,对民航学院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表示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 学院在两部委和校党委的领导下,在董事会的指导与监督下,依托“211”全国重点高校南航大的雄厚师资力量和多学科坚实基础,依靠国内外民航界大力支持,坚持校企联合与国际联合的办学方针,建成了具有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硕士、学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覆盖了民航所需的主要专业。学院现有一个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道路与铁道工程), 五个硕士点(交通信息 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和安全工程与技术), 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AMBA,交通运输工程和航空工程)。其中,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获批国防重点学科,适航技术与管理获批国防紧缺学科。 根据我国民航人才需求,民航学院设有“交通运输”和“飞行技术”两个本科大类专业。在“交通运输”专业下,分别设有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民航运输管理、民航机务工程、民航电子电气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机场运行控制与管理六个本科专业方向。 学院设有四个行政系:民航工程系、空中交通系、运输管理系和飞行技术系;四个研究所:航空安全与保障技术研究所、空中交通管理研究所、交通信息工程研究所、 民航软科学研究所;一个民航总局重点科研基地:“民航机务维修工程科研基地”、一个工程中心:“飞机可靠性与可维护性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用于本科专业实习的民航工程中心(内建五大专业实验室);另有一个民航在职人员培训中心。 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 有了全面科学的专业体系和雄厚的学科体系的支撑,学院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院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做到“科学素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统一、“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的统一。针对民航行业对空管、机务、适航和飞行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学院开展了3+1、2+2、4+1等人才培养模式,并对飞行学员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建院以来,先后向民航系统输送空管、签派、运输管理、机务维护(修)、电子通信和飞行技术等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其中本科生3000余名,研究生400余名,培训学员3000余名,毕业生“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特点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民航学院以“民航精英、执政骨干、民众表率”为人才培养目标,现有在校本科生 1800余人,研究生31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0余人。学院已成为我国民航事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 学院注重课程体系建设,已经建成能够满足民航所需主要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交通运输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飞行技术专业完成省级特色专业申报;“航空维修工程及技术”专业成功获批国防科工委紧缺专业。加强了课程建设,每个专业方向产生1—2门省部级精品(培育)课程,大力开展特色课程双语教学,形成了具有民航特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学院以迎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加强教学改革和民航工程中心建设,获得了校“本科教学迎评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5年来,新编讲义18部,获校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建设民航工程中心,培养民航紧缺工程技术人才”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学院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建成近4000平方米的民航工程中心,并引进了1架运七飞机、7台民航发动机及价值1600多万的航材,建有4800平方米的停机坪用于飞机整机教学和实践。 学院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协调联系,形成了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共同负责的全员育人模式,我院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暑期社会实践”、“校大学生科技节”、“校园辩论大赛”等校内外竞赛和评比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全校前列。 师资队伍 人才是学院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兴院强院的根本保证。在建设发展中,学院按照“规模扩充与质量提高并行,个人培养与团队打造并举,师德教育与业务培训并重”的原则,大力加强以师资队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1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中央军委空管委专家组成员1人,民航总局特聘专家2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2人,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4人,另有30余名行业领导和专家受聘担任我院兼职或讲座教授。 学术研究 为适应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发展趋势, 学院广泛开展校内外联合科研攻关。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规划、空中交通系统安全与效能分析、机场管理与信息化、航线经济与航班优化、 航空运输收益管理、航空物流、航空运输经济地理信息管理、发动机检测诊断与风险评估、维修决策理论与数字化实现技术、 载运工具运行品质研究与模拟、载运工具运行自动化与控制、飞行模拟器、飞机健康及运行安全实时监控、交通管理控制一体化理论及实现技术、民航安全工程与适航技术等。 学院以“学术强院”为指导,以“服务民航”为己任,依助南航大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多学科基础,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和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九五”、“十五”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四项,针对民航安全、空管、航空运输规划与管理、民航信息化建设等国家省部级课题60余项,与民航企事业单位合作课题14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特别是,近五年来学院实到科研经费总计近4000万元,2006年科研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元,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36项,与民航、航空企事业单位合作课题10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全院师生发表学术论文375篇,其中核心240篇,被国际SCI、EI、ISTP论文检索百余篇。 合作交流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是学院满足民航开放型行业要求,争取行业资源、提高行业影响的重要途径。五年来,学院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不断把对外合作交流推向纵深。与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安技中心、中国航材进出口集团公司等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为多家航空公司、空管局、机场以及地方政府举办了博士班、工程硕士班、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服务;与多家民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联合申报课题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合作;启动实施“西部民航人才计划”,以特殊模式和灵活方式为西部培养民航紧缺人才;与空客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空客公司正式在我校建设民航资料室并面向我院设立了空客奖学金;与美国泛美、三角、CAPT(开普特)等飞行学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董事会作为联系民航局和民航企事业单位的桥梁和纽带,为扩大学院合作交流作用发挥着重要载体作用。 学院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交流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百余人次,先后承办了第二届全国空中交通运输学术研讨会、第一届国家空管战略发展研讨会等全国性或行业性大型学术会议。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民航科研实力雄厚、民航科技氛围活跃的我国民航科技进步重要科研基地之一。 历史沿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的诞生和发展历程是伴随着中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南航各项事业的蒸蒸日上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1993年,为适应我国民航事业快速发展对民航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需求,由原民航总局和航空工业总公司正式联合创办南航大民航学院,将我校“航空、航天”优势和特色延伸发展至“民航”领域;2002年,学校又一次敏锐的捕捉到民航发展对飞行技术人才大量需求的历史机遇,积极整合力量,正式创办成立飞行学院,将人才培养的口径进一步拓宽。崇高的历史使命孕育远大的发展志向。可以说,顺应我国民航事业快速发展形势创办起来的民航学院,在建院初,就担负起了为中国的民航事业提供人才服务和科技支撑的重任。她的建设发展得益于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也贡献于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倚助于南航大雄厚的多学科基础,也丰富拓展了南航大的学科基础。 “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为了提高学院办学的目标导向性,建院初,学院就找准并坚持“依靠民航、服务民航、贡献民航”的开放型办学思路。1994年,在民航总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各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倡议下,民航学院董事会正式成立,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方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为民航事业服务开辟了有效途径。包括民航总局空管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民航华北管理局、首都国际机场等各大航空公司、民航管理局、机场等二十余家民航企事业单位加入董事会,民航总局副局长沈元康首任董事长。董事会作为学院联系民航企事业单位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十余年来,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学院建设发展上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成为民航学院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基于此办学机制的研究成果--“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学研合作新路子”于2001年获江苏省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2002年2月3日的《中国教育报》做了题为“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来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产学研合作的报告”的全面报道。 1996年,为进一步整合优势,构建贴近民航需求和市场紧密接轨的专业体系,学院开始了民航专业的梳理和调整,在交通运输专业相继设置了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民航运输管理、民航机务工程、民航电子电气工程、适航技术与管理、机场工程与管理6个专业方向,2002年,增设飞行技术专业。至此,学院已经建成了涵盖民航需求主要方向的专业体系,为民航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7年后的6年是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的6年,6年中,学院相继取得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五个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与铁道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成了覆盖民航所需主要专业的博士、硕士、学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有了全面科学的专业体系和雄厚的学科体系的支撑,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院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做到“科学素养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的统一、“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提高”的统一。针对民航行业对空管、机务、适航和飞行等特殊人才的需求,学院开展了3+1、2+2、4+1等人才培养模式,并对飞行学员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建院以来,先后向民航系统输送空管、签派、运输管理、机务维护(修)、电子通信和飞行技术等各类专业人才3000余名,毕业生“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特点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一批批毕业生走出校门,成为祖国民航事业的栋梁之才,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装点万里晴空。学院以“学术强院”为指导,以“服务民航”为己任,依助南航大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多学科基础,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和对外学术交流工作。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和完成了“九五”、“十五”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四项,针对民航安全、空管、航空运输规划与管理、民航信息化建设等国家省部级课题60余项,与民航企事业单位合作课题140余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年科研经费达一千余万元,并逐年增加。已经发展成为民航科研实力雄厚、民航科技氛围活跃的我国民航科技进步重要科研基地之一。点进去看看就行了,有很详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