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如何欣赏人物照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近期看了论坛里许多网友对各种作品的评论,总体感觉许多人还不懂得如何去欣赏摄影作品。总是简单的评价“好看”、“不错”、“好PP”等。也有人把摄影看作很简单,以为“咔嚓”一下就是作品了,人人都会。其实不然,这正如写字一样,只要有点文化的人都会写字,但是能称得起书法作品的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我以为,欣赏摄影作品大概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较大众化的,如普通民众看挂历那样,只能说出风景漂亮,妹妹漂亮、颜色鲜、照片清楚之类的评价,其实只要掌握好天气,只要你到了风景点,或者妹妹长得漂亮一些,是较容易拍出好看照片的。拍摄的人也容易产生成就感。难怪一些导师不主张初学者多拍这样的片子。 第二种是摄影爱好者,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照片的构图、影调、色彩、用光的技巧上。一般说来,他们拍出的照片已开始向艺术摄影方向发展,这些照片有些看头了。 第三种是发烧友。他们对摄影的执着追求,让人敬佩。他们非常关注摄影器材的选择。如相机、镜头等。因为他们已懂得,摄影作品的质量与器材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切不能唯“武器”论。 第四种是摄影艺术家,他们更注重摄影作品构思、思想内涵,拍摄时机与人物神态的把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表现主题的手法技法、后期制作等等。因此这些大师的作品总是很耐看,越看越有味道了。 以上是本人的粗浅认识,目的是希望蜂鸟上的影评能多些实在的东西。 一幅照片的好与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 第一,构图要美,要新颖。一幅好的照片,首先吸引你目光的一定是它的构图。好的构图不会沿袭别人的手法,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它所反映的主题应该突出,不呆板。 第二,对于彩色照片,应该色彩丰富、鲜艳、冷暖搭配得当;而黑白照片则应该对比明显、柔和。 第三,主题突出。每一幅照片都有它的主题和主体,不是主体的部分都应该虚掉或暗淡下去。背景要干净,不能喧宾夺主,避免包罗万象,什么都照下来,结果什么都没突出。 第四,要有时代感染力。一幅好的照片出现在你的面前,应该使你感到非常震撼。它不仅反映的画面有时代气息,而且很有独特的个性。 第五,光源运用恰当。逆光、侧光、顺光、顶光、底光、自然光、反射光等光源,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反映主体和整个画面的内容。一般来讲,一幅好照片,运用逆光和侧光的比较多。除非是纪实性的新闻片或艺术照片,顺光是很难出好效果的。 第六,照片的层次要丰富、分明。前景、中景、远景都要清晰明朗。 第七,关于广告片,主题要突出,色彩要鲜明夺目。可以运用夸张、虚构等手法加强号召力。简单明了、幽默、含意丰富、大众化、独特、有个性,这些都是广告片的要素。 第八,要处理好照片的特殊效果。如黑白效果、油画效果、水彩画效果、版画效果、雕塑效果、条纹效果、水纹效果等等。这样,照片就有了特殊的美术效果。 摄影图片欣赏的一般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一般讲,2个方面,内容/构思和艺术/手法。 其实由此对一幅作品进行复杂的审美活动,因人而异,所产生的结果却是很不一样的。它并不是有个统一标准或数学运算定律来统一认识,要么“英雄所见略同”,看法较一致,也有差异,你给99.5,我给99.7,你给5颗星,我给3颗星等;要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喜辣,我爱酸,你说好,我嫌糟,大家争持不下。这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审美对象是美的,其次,我们认为它是美的,问题就出在“认为”上,每个人的知识积累,艺术修养,审美取向,情趣喜好等的不同和差异就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但无论如何,对一幅作品的认识而进入欣赏审美的路数,方法应该大致差不多的。 首先:这幅作品是否让俺一见钟情,第一眼印象不错,对胃口,愿意费些时间和笔墨口水去欣赏它,学习它。这一条跟个人因素关系很大,常因个人趣味而定好恶。 其二:分析画面内容,题材,主题,意义,以及气氛,情绪,倾向等等。 有句话说,艺术都是相通的,虽说太笼统,太含混,但如果从任何艺术种类都必须由内容和形式所构成的概念出发,这话就清楚了。 摄影属视觉艺术,如此,它就离不开线条,块型,色彩,光线等等视觉基本元素,进而运用这些元素来组合/勾连画面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联系,最终以此来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而这个艺术形象所表达的主题,情绪,气氛因此得到完整表现,创作者的思想也寓之其里。 方法: 也就是胡思乱想,翻来覆去的演绎,归纳什么的。 1,认知形象,回答画面是什么的问题。 2,分解内容/形式,研究画面主体和客体等之间的内在结构联系 3,辨析元素,线条,块型,色彩,光线等状况 4,整体思考,作品表达的主题意义,情绪气氛,揣摩作者的立意和思想 5,深层联想,推己及人,作品有什么寄托寓意 6,咀嚼品味,观者自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其实,各人有各人的招,怎么顺手怎么来吧! 其三: 如前所述,一幅片子制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按快门拍摄前的主题思考和技术准备,也是最终给与欣赏者含英咀华完成审美过程的前提。 如老西名言:没有照相机就没有摄影,信然。 那么,在欣赏所喜爱的风光摄影作品就必然涉及完成作品创作的器材应用和技术手段。有言摄影者有两类:一是技术类,主要兴趣在把玩机器和技术制作;二是主题类,主要精力放在各类摄影流派的研究和创作上,但无论怎样,谁都沉醉那迷人的小机器悦耳的卡嚓声,谁都没完没了地梦想拥有各种各样的相机和镜头。 方法:也就是胡猜乱想摄影师玩的啥器材和技术处理 1,器材应用处理, 相机牌号是猜不出来的, 但相机的画幅尺寸要参考的, 还有镜头,胶片,滤色镜等。不同焦距镜头,不同种类的胶片和各种滤色镜的运用对作品有直接影响, 摄影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对作品产生怎样的效果。 2,摄影技术手法,基本的摄影技术在每次创作都需要的,快门速度,光圈景深,超焦距,透视效果,曝光组合和补偿等选择和运用。摄影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对作品产生怎样的效果。 3,视点和角度变化,风光摄影拍摄点的选择是很不容易的,充分利用“地利”,上下左右俯仰六合的转换都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摄影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对作品产生怎样的效果。 4,应该说是拍摄后期的暗房或者PS处理了,特别是PS处理,摄影界对此曾争论不休,现在的观念和认识似乎被接受不少了。网上欣赏图片,不容置疑,没有很高的PS技术处理,就不能有赏心悦目的最终的作品产生。 各种艺术门类除了要受到共同的艺术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外,还有各自的特点和内部规律。这是由于各类艺术塑造形象的素材和手段不同,构成形象特点也不同。所以欣赏各类艺术的规律也就不同。由于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有其不同的艺术特征,从而决定了摄影艺术的规律,摄影艺术欣赏的要素为: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方法;主题思想等四个方面。 首先,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音乐用声响表现形象,而摄影艺术则通过色彩、影调等来塑造形象。因此,欣赏摄影艺术,首先要从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基本造型因素入手,因为这些造型因素能被欣赏者直接感知,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们是构成画面形象的基础,也是欣赏的基础,同时是欣赏者进一步感受和认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前提。 其次,摄影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每一幅照片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技巧的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是通过不同画面效果体现出来的,它不能被欣赏者直接感知,需要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才能感知,所以就这一点来看,它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比如拍摄跨栏运动采用平行追随的拍摄技巧,是画面出现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动感强烈的画面效果。如果你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一看便知照片是运用了追随法,接着会对此法是否用得好否进行推敲,进而想到此法是否有利于主体思想得突出等等,从而向更深层次去感受和认识。反之,如果你并不具备摄影知识,看到照片时,只会仅仅感知到它虚实相间的动感效果,甚至可能误认为是一张拍坏了的照片呢。因此,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是摄影艺术欣赏的重要条件,同时,摄影技术技巧也是欣赏艺术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最佳瞬间、气氛、神态的抓取,和角度、质感、线条、动感的表现等等。 第三,艺术表现方法也是欣赏艺术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段两个方面,两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创作方法是摄影家创作时所遵循的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形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它由作者的艺术观所决定。艺术观是指作者受一定的世界观的影响,对艺术美的总的看法,即从事创作的指导思想,它与个人所接受的艺术传统及个人的艺术修养有关。不同的艺术观就有不同的创作方法,因而就有不同风格的照片,如画意摄影、写实摄影等。艺术手法是摄影家在一定的艺术观指导下,在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而运用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夸张与对比、简洁与含蓄、寓意与象征等,摄影的艺术手法往往需要具体的摄影技巧又不等于艺术手法。摄影的艺术手法在欣赏中也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它往往借助于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来达到艺术感染的目的。 第四,任何摄影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它是欣赏艺术照片的重要因素之一。摄影艺术的内容,指的是艺术照片中画面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象,以及它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它贯穿于从构思到完成作品后起标题的全过程,包括对生活的观察和题材的选择,情节的抓取和细节的刻画,主题的确立和意境的深化,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追求,以及刻意创新等方面。一般来说,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其主题思想较明显;自然景观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则主题思想不明显。但是,艺术手法本身有鲜明和含蓄之分,一些风光、静物及形式感较强的作品,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艺术观的体现,它所具有的意境是靠欣赏者审美经验和审美感情来体验的。 如果说以上所述前三点主要是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那么第四点就是摄影艺术的内容了。这四个要素是互相联系、彼此渗透的,从不同的方面为欣赏者展现了艺术照片的内涵, 从摄影作品的基本要素上讲,一幅好的作品除了必备的明确的思想性外,从艺术性上讲,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一是构图要有艺术性。 第一、要正确处理前景、主体与背景在三维空间的合理布局。在有限的取景框内,善于运用绘画语言,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恰当地处理好前景、主体与背景在三维空间的合理布局,使之和谐呼应,有机联系,相得益彰。在三者中始终强调主体,前景与背景为主体服务,并善于利用三者的明暗、虚实、远近及色彩变化,表现主体的趋势、动态和情绪。前景和背景是主体的陪体和点缀,根据表现主体的需要,决定取舍。可以只有主体和背景,也可以只有前景和主体,亦可以只有主体。摄影构图的取舍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常说的“减法规则”,凡对表现主体可有可无的陪体一概毫不可惜地去掉,陪体在位置、清晰度、色彩、亮度上决不能喧宾夺主。 第二,善于利用景物线条和色彩引导观众的视线,视线延伸的终点应该是所要表现的主体,如果延伸终点不在主体上,势必分散对主体的关注。主体的亮度和色彩亦应该强于陪体,否则,陪体就过于枪眼。 第三注意黄金分割比。现在的照相机一般都配备井字形取景辅助框,其实这就是运用了黄金分割比原理。主体合理的布局应该在四条直线的四个交叉点上,起码于其中一条直线重合,除了需要表现稳重建筑外,主体居中对于人物摄影一般不足取。 第四,为主体的动态前区留有视角余地。拍摄人物侧面或者运动体,应该在人物面向的前方或者运动体的前方留有运动的空间,否则人物和运动体就会歌给人以碰壁的感觉,不利于动态的表现。 第五,注意画面的美感。人物头顶长树、冒出电线杆、人被框在黑暗的门框中、画面被明晰的竖线或者横线一分为二,建筑物与地平线严重倾斜,都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应该视为废片。 二是焦点虚实有理。 为什么讲“焦点虚实有理”,难道虚了也有理?诸位看官别急,听在下道来。初学摄影,对实焦点是基本功。一般来讲,主体对焦不实很难成为好作品。但是,如果简单地说,焦点实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也不见得正确,关键要看对主体的表现需要。比如,我记得有一幅表现窗外雨中身着红色雨披少女的经典照片,作者的焦点对在了沾满水珠的窗户玻璃上,远处的少女对焦不实成了虚影,但正是这一虚一实,夸张了雨雾蒙蒙的效果。试想,雨中走动的人物如果十分清晰,必然淡化雨雾的效果。所以,要根据表现需要,确定焦点在那里实,在那里虚。不该实的实,不该虚的虚,甚至哪里都虚的肯定不是好作品。 哪里焦点该实?一般主体该实(再次强调一般)、主体的重点部位该实!人物和动物的焦点在眼睛,建筑的焦点在中部,五排集体合影的焦点在第二排中部人物的面部,其他不胜枚举,一句话:在你所要表现的主体的重点部位。 诸位看官,不要因为我说了“焦点虚实有理”,在一般情况下,轻易对批评你的片子人物面部焦点不实的朋友愤愤不平,因为网络上的片子大多属于“一般情况下”,“二般”情况的片子有,毕竟少,委屈了你请包涵! 三是明暗有度。 就像焦点虚实有理一样,曝光依然明暗有度。曝光准确的照片是好照片,但不一定是优秀作品。高调片人为地曝光过度,使人物白色的衣服和背景隐去,强化了头发和脸部,营造的是一种圣洁、高雅的情调;低调片有意地曝光不足,使人物的衣服和背景淹没在黑色之中,突出了面部的亮点,营造出的是深沉、幽静、典雅的氛围。这里的曝光过度和不足,恰恰是神来之笔,所以,简单地用曝光是否准确来评判一幅作品有失公允。 但对一幅作品的曝光评判就没有标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般情况下,曝光还是要准确的,如果曝光严重过度或者严重不足,必要的影纹和细节荡然全无,我们要给观众看什么呢?人们总是习惯于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所见所睹,摄影作品也要适应人们的视觉习惯,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相机,它的宽容度远远小于人的眼睛对景物的宽容度,所以更要小心掌握曝光,尽可能使照片的明暗细节接近人们在生活中的眼睛所见,否则,不要怨怪观众的挑剔。当然,我积极主张和鼓励跨越了“照相”阶段的摄友,大胆探索,追求自己的摄影风格,灵活掌握明暗对比,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