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皇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朱厚熜即位之初,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
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明世宗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同时也特别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于乾清宫去世,享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十三陵之永陵,传位第三子裕王朱载垕。
扩展资料:
嘉靖皇帝生平大事介绍:
1、大礼仪之争
大礼议是指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间的一场皇统问题上的政治争论,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为其改换父母的问题所引起,是明朝历史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
明世宗登基不久便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问题发生了争议和斗争,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继嗣“要求世宗改换父母。
当时观政进士张璁上疏责廷臣之非,提出了“继统”的理论。至嘉靖三年(1524年),以世宗钦定大礼而结束。
大礼议的核心是明世宗能否改换父母的重大争论,即对明武宗遗诏如何诠释的问题。大礼议事件是明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在大礼议中张璁以明武宗遗诏为利器,打破了杨廷和一手操纵的廷议,并通过合理解读明武宗遗诏的文本逻辑和内容,维护了明世宗与兴献王的父子关系。
挫败了杨廷和及其依附者不顾明世宗继位的实情而强迫明世宗依照汉宋旧例改换父母的图谋,确保了明代法律的尊严和政治的秩序,并因此开创了嘉隆万大改革的新局面。
2、壬寅宫变
壬寅宫变又称宫女弑君,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由于此事发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
嘉靖帝为求长生不老,要以“吸风饮露之道”成仙。在园中可植蕉数株,每早,阔叶上必布满甘露,晨起口干舌燥之即,吮吸若干片,可觉甘甜爽口,并有延年宜寿之说。嘉靖帝为采集甘露饮用,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嘉靖帝熟睡之际,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后用手拉扯,企图杀死嘉靖帝。而后又因打了死结,杀不死嘉靖帝,遂又用钗、簪等物刺向嘉靖帝。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报告给方皇后。方皇后赶到,将宫女们制服、并下令凌迟处死,首犯凌迟处死后诛灭九族。而且,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王宁嫔也一并斩首。
壬寅宫变是中国历史上一起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