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航式蛙泳跟波浪式蛙泳有没有什么区别啊?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竞技游泳一直是各国体坛必争之地。与田坛的地位并驾齐驱。每届奥运会或国际赛场中,竞技游泳将成为各国向世界展示租户的体育运动能力与实力的大舞台,各国都希望通过泳坛来稳固自己的世界体育地位。而蛙泳,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游泳项目,杂经过了各种规则的限制和各种新的技术的创造之后。在这近五十年来已经开始日趋完善了,蛙泳技术的演变过程之多,是与其它三种泳式无法比拟的。在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技术都有其自身的技术特点,蛙泳技术样式发展变化的很快,动作技术类型繁多复杂。本文将主要对近五十年来蛙泳发展的历程及每个阶段的技术代表和动作特点介绍。并对近几年在泳坛十分普通的“平式”蛙泳个“波式”蛙泳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和比较。 1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 马格利特,《游泳季刊》。棵尔文,波式蛙泳,《游泳信息》等中外参考资料。 2 讨论与分析 蛙泳的历史悠久。是1696年产生于法国,早期称作“俯泳”或“胸泳”法国人德文诺特《游泳技术》一书里说,俯泳是在水里两臂向两侧再嘎巴法划水,配之以两腿协调的蹬嘉动作向前移动,并把这种姿势比作青蛙游水的动作,故称“蛙泳”。从欧洲中世纪以后,蛙泳最先列入游泳竞赛项目,而其它泳式均起源于蛙泳。至今,蛙泳集注的演变过程。仍然是最多的。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 2.1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一些新技术。如:大划臂、窄蹬腿、身体姿势呈“起伏式”等。蛙泳技术发展历程大体上为:20世纪20年代初的跑马式,带30年代的平衡式;30年代出现水上移臂前伸的碟式蛙泳;到1953年经过国际泳联决定将蛙式与碟式分成两种单独的泳式;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安全,1956年第十六届奥运会后修改比赛规则,禁止采用潜泳,规定除杂出发和转身运动员可以在水下做一划臂和一次蹬腿动作外,在泳程中头的一部分必须始终露出水面,两手两腿动作要对称;转身或到达终点时,双手必须同时在一个水面触池壁,两肩保持水平;1980年国际游泳规则允许蛙泳做滚翻和滚翻转身。由于这段时间规则不断改变和限制,对于运动员来说是非常辛苦的,运动成绩提高的也不快。在这段期间里,这个项目最活跃的是美国和日本,为蛙泳以后的成绩发展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2.2 在这段期间我国蛙泳发展过程也是不容忽视的。从大体上说,我国在这半个世纪以来游泳运动发展进程,大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新中国成立到60年代初期;第二个阶段由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第三个阶段为70年代末期至今。 2.2.1 解放前,我国游泳水平很低,到新中国成立前,全国的记录相当于现在的二级运动员的水平。第一阶段;解放后,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穆祥雄、戚烈云、莫国雄等优秀运动员。其中这撒播热病曾经五次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记录。半高航式蛙泳是蛙泳技术类型之一,是平航式蛙泳的派生技术。动作特点介于平航式蛙泳和高航式蛙泳之间。何谓平航式蛙泳、高航式蛙泳呢?平航式蛙泳因游进时身体位置平衡而得名。动作特点:腿的蹬水路线较宽,蹬、夹动作紧密衔接;手的划水路线较长,能充分发挥划臂力量,划水抬头呼吸,头部的起伏不大,不影响身体姿势;腿臂动作配合协调、连贯。高航式是平航式的发展技术,因游泳时身体位置较高而得名。动作特点:蹬腿时抬起上身,头肩抬出水面,在蹬腿后的滑行吸气手臂的划水动作幅度很小,起到了腿、臂动作配合协调和平稳身体姿势的作用。这种技术主要依靠蹬腿 动作获得推进力,适用于腿力强而臂力差的运动员。1957年中国游泳运动员戚烈云用这种蛙泳姿势,以1分11秒6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记录。半高航蛙泳技术上兼取两者之间。20世纪50年代,中国游泳运动员穆祥雄用这种技术连续三次创造男子100米蛙泳世界记录。半高航式在当时算是一种超前的技术了。 2.2.2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游泳运动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2.3第三阶段70年代末开始我国游泳运动得已逐渐恢复和发展,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我国的游泳运动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开始让世界注目. 2.3谈起蛙泳技术的真正突破,则必须谈起1986年世界泳联对蛙泳技术规则的重新修改,从以前的"在一次划臂和一次蹬腿的完整动作周期内,运动员的的任何一部分必须露出水面"修改为允许头没入水中.蛙泳技术开始发展新的变化,不少运动员尝试新的游法.中国的黄哓敏根据本人特点,采用了"冲潜式"的蛙泳技术,并在200米蛙泳上获得了成功.虽然"冲潜式"技术的频率较慢,但划幅和速度均有很大提高.但这种技术在100米显然因频率慢不利于在短距离速度的提高.匈牙利的罗萨和美国的巴罗曼的技术较平,动作频率较快和划臂速度较快,因次在100米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巴罗曼和黄哓敏的蛙泳技术动作均属于"波式"蛙泳技术,在近几十年来是十分流行于泳坛的新的0泳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蛙泳停滞不前的状态,缩短了破1分大观的梦想."波式"蛙泳之前的几种传统蛙泳基本上属于"平式"蛙泳."平式"蛙泳与"波式"蛙泳在某些动作上出现很大的分歧. 2.3.1“平式:蛙泳是七十年代之前流行在流坛的技术。大多数专家认为游泳时,身体们置应采用小平姿势,因此被称为”平式“蛙泳,也被人称作”传统蛙统“。”平式“蛙泳的技术待点:身体位置非常接近水平位,臀部始终接近水面,通过抬头做吸气动作,运动员的肩部不露出水面。身体位置比较平稳,不会破坏躯干平姿势,不会增加水流中的形状阻力。因此,主张采用“平式”蛙泳的人认为,由于“平式”蛙泳粘体无须做多余的上下起伏动作,所以可减少迎面阻力,游起来省力。 2.3.2“波式”蛙泳曾经在最早被人称为“海豚式”蛙泳,也有称之不“欧式”蛙泳。身体以波浪形前进的游法,人们一般将这种游法称之为“波式”蛙泳。“波式”蛙泳的技术特点:身材体起伏大,划手的时候,肩部会露出水面,臀部位置较低,身体姿势是向前倾斜的。蹬腿时,低头伸肩,前冲和提臂,以波浪式节秦前进,提臂,与上体俯冲同步进行,抬高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形成高体位的姿式,形成流线型,减少阻力,提高游速。 2.4“波式”蛙泳的技术极复杂,在以前蛙泳主要是手,腿配合,而“波式”蛙泳则是除了手,腿之外,还要有提肩,拱背,和髋部的上下波动动作,其中提肩是形成“波式”蛙泳的主要动作。“波式”蛙泳的发明人,1992年奥运会冠军,创造了200米蛙泳世界记录者巴罗曼的教练纳吉称:“肩应沿着均匀的波型线游进”。也就是说,肩部应该沿着非常均匀的波形起伏,吸气后,肩部不要突然下沉,这种波浪式的提肩动作,是在蹬腿时,对在水面上的身体在做好前扑动作是至关重要的,被另一位巴罗曼的前任教练厄本称为“饿猫扑食动作”。如果肩突然下沉,会在均匀的波浪线上突然出现凹陷,这是“波式”蛙泳与“平式”蛙泳的最大的差别。 2.4.1提肩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使肩和臂提到一定的高席,以便于双手,前臂在水面前伸,做好前扑动作。在“平式”蛙泳中向前伸臂动作是在水面下完成的,这就会产生很大的阻力。“波式”蛙泳通过提高身体的高度,在提高的同时,会产生挺腰的动作,可使整个身体受阻部分露出水面。这时,只有身体胸腔以下的部分和腿部在水下,使阻力减少。而“平式”蛙泳则是身体的最宽部分--肩部不露出水面。这就产生了相当大的迎面阻力。 2.4.2“波式”与“平式”蛙泳的区别,除了提肩外,髋的摆动也是另一大区别,是在“波式”蛙泳时避不可少的动作技术。游泳运动员的重心是最重要的,重心不稳是不能产生优异的成绩的,而引起“波式”蛙泳最大争议,也就是由于它波动的幅度要比“平式”蛙泳大,会直接导致重心的移动,影响运动员成绩。“波式”蛙泳髋部的上下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当然髋部移动会导致身体重心移动,这会浪费很多体力,因此,“波式”蛙泳加大了力量的要求,但“波式”蛙泳不会加大人体在水中的阻力。运动员在采用“波式”蛙泳时,由于肩部要露出水面,身体姿势是倾斜的,所以臀部的位置要比“平式蛙泳的臀部位置要低。这一特点也使主张“平式”蛙泳技术的人认为:“平式”蛙泳上体无须做多余的上下波动的动作,可节省体力和减弱阻力。其实,这不但不会增大收腿的动作阻力,反而会大大减少形状阻力。这个动作中,在图中(1)和图(2)中可一目了然。 图(1)平式蛙泳选手向前下方收腿动作时,大腿有挡水动作,阻力增大,流速自然减慢。 图(2)波式蛙泳选手收腿时,沉臀的同时前上收小腿,大腿没有前下动作,小腿的截面不大,并在躯干后部前收,所以与大腿不同,收推时几乎不产生阻力 2.4.3“波式”蛙泳在收腿后的动作中,可迅速使身体加速前游,不会产生流速突然下降的情况。所以从图(1)(2)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采用“波式”蛙泳技术游进的运动员在收,蹬腿动作阶段,没有产生较大的阻力,流速较好。所以。髋的波动是不会导致阻力加大形成形状阻力,影响彻云霄运动员的成绩。 2.4.4那么,如果运动员的身体像“平式”蛙泳那样保持水平姿势,同时收腿时像“波式”蛙泳那样,屈髋动作做得尽量小一些,收腿是向上收小腿,小仅节省体力,阻力也会减小?可惜这是无法办到的。采用“波式”蛙泳游进的运动员在收腿时,如果小体保持水平姿势,收腿时腿就会露出水面。也就是说如果臀部贴近水面,收腿时除非大腿向前收腿,否则两腿无法在水下做收腿动作。 2.4.5提肩,髋的波动会产生波浪,加上蝶泳一样的拱背动作,构成了“波式”蛙泳的唯一特征--前扑。前扑是“波式”蛙泳最具有优势的动作。是“平式”蛙泳里最缺少的。像蝶泳一样。“波式”蛙泳每一个动作周期内身体的波浪式动作会增大推进力。在蹬水结束后,身体稍呈屈身姿势时,髋下水流流速暂时减缓,划臂时,腿部上提,髋部下压,可使水流加快后移。俄罗斯科技人员曾利用海豚做实验,得出结论是,运动员游泳时越巾近水面,所受的阻力越小,游的越快。因此“波式”蛙泳正好采用的海豚式的拱背动作,使身体贴近水面,因此,这种新技术得到了肯定。正像“波式”蛙泳技术发明者纳吉所说的那样:“前扑能使运动员波型前进,”拱背结合有力的向后蹬水动作会有助于运动员身体和肩,臀部在水面快速前移,完成动作后身体最大推力阶段。正如“波式”蛙泳的典型代表--巴罗曼所说的:“正是因为前扑时拱背动作,让我获得了很大的推力”。当然除了推力之外,“波式”蛙泳的前扑还增加了划水的距离,同时结合了有较宽的划水动作和窄蹬腿技术。 2.5国外运动员采用这种波浪式,以及充分发挥手臂作用的大划臂,窄蹬腿快频率的技术。黄晓敏是我国“波式”蛙泳的代表人,黄晓敏的“冲潜式”,能使身体充分前伸,动作幅度大,划水效果相当出色,而动作频率较慢,节省体力。她采用头潜入水中后,巧妙地压脑,提臂,用力蹬水,造成良好的动作效果。她的强项在200米。她的第一个50米仅用16个动作,黄晓敏的技术有力又省力,身体浮升不高,受到国际上的游泳权威的称赞,被誉不“最科学,最合理,是见到的最理想的动作”。 2.6就这几年来看,“波式“蛙泳已经代替了“平式”蛙泳的技术,成为蛙泳技术的主流。“波式”蛙泳以“海豚式”的拱背动作为前进的推力,但有些选手一味的追求波浪推力,像蝶泳臀部起伏那么大,这就会增大游进时的阻力。因此,当时黄晓敏的动作技术的合理性才会如此的受到关注。 2.7就目前来说,蛙泳技术已趋向于动作配合紧密的方向发展了。减少身体的起伏,最显著的特点是划水的升力。采用小椭圆的划水在配以窄蹬水技术。就以日本名将,田中雅美的技术特点为例,她的蛙泳动作上下起伏小,蹬水快速有力,滑行中动作的波浪总在身体前后的方向,并且能控制住身体一直在波浪的上方移动,以减少阻力,手臂部肌肉有力,收腿时阻力所产生的减速现像。 2.8在最新的技术动作所显示,蛙泳技术中的小椭圆形划水,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一种大梯形的深划水动作,开始出现了。这种新的技术动作,波浪有些过大,会造成体力上的浪费。所以就更加加大了对运动员的力理要求。大梯形深划水的动作特点与“波式蛙泳”的动作技术相似,都是以“波浪式”前进,最大的区别是划水的深度与路线有些不同。梯形划水的深度大于椭圆形划水,因此会造成大的波浪。同时它的划水路线大于椭圆形,在划水开始时,路线也要宽于它。而且在伸臂,抓水以后直接抱水,快速挺身以达到梯形路线的划水。以上这些要求都大大加强了对运动员体力上的重新要求。但就目前为止,这种新的动作技术还未被大家真正的认可,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和进一步的发展。 2.9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是田径场,而是国家水上运动中心。在那里,世界记录不再是坚不可摧,电子计时板上数字提高的速度有些让人不敢相信。但中国游泳队的成绩也有些让人无法相信。中国队这次最好的成绩是齐晖。她在200米蛙泳中获得第四名,与奥运奖牌肩而过,成为憾束。蛙泳在我国历来是传统项目,并且人才辈出,对于这一次的失利,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在接下来的一连串赛事中,齐晖表现出她惊人的实力。先后在国际比赛中获得100米,200米蛙泳冠军,并打破世界记录。再一次向世界证明我国的游泳实力,向国人注射一支“兴奋剂”。 3结论与分析 3.1 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以“平式”蛙泳为主 3.2 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以“波式”蛙泳为主 3.3 到了2000年,以50年的发展为基础,并没有使蛙泳走向完美,走向尽头。它的动作技术还有待发展。它的多次变化,足以展示了蛙泳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将以遵循科学理论的方法,利用力学和物进学等科学规律,以仿生学的眼光来观察,去模仿,以达到最快的竞技成绩和最高的体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