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其实管理工作并不难做,但是需要具备相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的提升可以通过阅读(比说多看一些类似《管理者必读12篇》、《管理的实践》等经典教材)、接受培训来解决,而经验则要靠在实际工作中对各类管理事务处理情况的积累。专业知识真的很重要,管理也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东西不能依赖于“想当然”的想法、不能按常理来推断。
在具备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后,做好管理还要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1)管好自己。首先,作为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只要求下属遵守而自己不用遵守。其次,赏罚分明。否则无法领导或指挥几百、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有序工作。
(2)管好他人。一要规划好每个岗位的“责、权、利”,让岗位上的人能看到希望;二要提供充足的培训,确保员工岗位的专业素质;三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有归属感和自豪感;四要逐渐提高员工福利,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员工稳定且素质得到逐渐提高,则企业的核心生存力、竞争力就具备了。
(3)管好流程。有了上述(1)和(2)项的同时,制定又好又快又便捷的作业流程,能够确保整体取得最好的工作成果。如果几百人、几千人甚至更大的企业,各有各的方法和想法,各按各的方法工作,则不但效率低下且质量很差。
(4)评价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1)不忍欺(上下级互不忍心欺骗)
2)不能欺(下属觉得不能欺骗上司)
3)不敢欺(下属不敢欺骗上司)
管理者应有的11种基本态度
请先不要说“不可能”。事必躬亲不是好主管,授权不等于放任。做好标准化:你说我说都是人治,第i方的标准最有权威。不要光说不练。既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看路。经验加技巧才是良方,知识让经验得以升华。要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不要发牢骚。不可一味做好人。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工作分工——这条原则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则是一致的。专业化使员工的工作更有效率,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成果。职权——管理者必须有命令下级的权力,职权赋予管理者的就是这种权力。但是,责任应当是权力的衍生物,凡行使职权的地方,就应当建立责任。纪律——员工必须遵守和尊重统治组织的规则,良好的纪律是有效的领导者造就的。对管理者与员T问关系的清楚认识关系到组织的规则,明智地运用惩罚以对付违反规则的行为。统一指挥——每一个员工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级的命令。统一领导——每一组具有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和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任何员工个人或员工群体的利益,不应当置于组织的整体利益之上。报酬——对工作人员的服务必须付给公平的工资。集中——指下级参与决策的程度。决策制定是集中(集中于管理当局)还是分散(分散给下属),只是一个适当程度的问题,管理当局的任务是找到在每种情况下最适合的集中程度。等级链——从最高层管理到最底层管理的直线职权代表了一个等级链,信息应当按等级链传递。但是,如果遵循等级链会导致信息传递的延迟,则可以允许横向交流,条件是所有当事人同意和通知各自的上级。秩序——员工和物料应当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公平——管理者应当公平地对待下级。员工的稳定——员工的高流动率是低效率的,管理当局应当提供有规则的人事计划,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职务的空缺。首创精神——允许员工发起和实施他们的计划,将会调动他们的极大热情。团队精神——鼓励团队精神将会在组织中建立起和谐和团结
彼得德鲁克把管理者定义为“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经营能力产生影响的人”。管理层由众多管理者构成,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要实现为企业的整体绩效和经营能力产生影响这一目标,管理层需要最大化地发挥他们的职能,即管理。何谓管理?斯蒂芬罗宾斯说:“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工作完成得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的过程。”但在现实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管理者并不能通过管理把工作完成地既有效率又有效果,这是因为其管理能力的不足。所谓管理能力,从宏观视角看,可以分为职业意识、管理技能和管理经验三个方面。提升管理能力,就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职业意识的提升
管理者的职业意识包括诸多方面,例如整体意识、人本意识、制度意识、市场意识等。只有不断地强化和提升这些职业意识,才有利于管理者管理能力的提升。那么,要如何强化和提升管理者的职业意识呢?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可以在日常管理中不断进行思想教育产生内部转化外,更重要的是应建立有效的任职资格评价体系来进行外部约束。例如,某管理岗位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为提高相关领导的这种意识,可将成本管理意识纳入到任职资格评价中,如果后备人才不具备此种意识,则不能提拔为管理者。具体来说,可以将成本管理意识分为五个等级,由好到差依次是:1.能从整体角度进行思考,从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进行投入与产出分析,并提出合理化方案;2.积极创新,追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降低成本;3.自身有良好的节约习惯,杜绝浪费,并劝阻他人的浪费行为;4.合理估算成本,将费用控制再预算内;5.没有成本节约意识,不珍惜公司资源。分好等级后,可以再任职资格评价中指出成本管理意识要达到哪一级才能胜任相应的管理岗位。如果候选人还未达到要求的水平,他就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这种系统的考核方式,会激发员工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提高相关管理岗位应具备的意识。由此可见,任职资格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系统提高管理层职业意识的有效方法之一,企业应该明确各个管理岗位的核心意识,激励员工不断提升各方面意识。
二、管理技能的提升
与职业意识相对应的是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管理技能来落实其职业意识。管理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划管理技能:即根据组织发展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并能贯彻执行;
2.组织协调技能:包括协调组织成员,合理分配任务,化解矛盾冲突,促进团队合作;
3.指导培训技能: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的员工给予他所需要的指导,为组织培训储备干部;
4.有效沟通技能:能够清楚地交流信息,表达情感,获得理解和支持;
5.控制监督技能:关注组织成员的业绩,能够控制团队整体的发展方向,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不同的管理层,需要具备不同的核心管理技能。例如,有的岗位以有效沟通为核心技能,而有的岗位可能以组织管理为核心技能。此时,企业应该明确各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通过对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相应的管理技能。
当然,管理本就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活动,所需的管理技能彼此间也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它们互相联系、协同作用,因此,不能单一发展某一项管理技能而忽视其它。一般来说,需要管理者在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掌握的基础上,再着重提升所在岗位的核心管理技能。例如,如果管理者具备良好的计划管理技能,能够根据组织发展需要制定出良好的计划安排,并付诸行动,但是却不具备控制监督技能,那就可能在遇到困难或风险的时候无法及时地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就是不但计划无法再实施下去,还可能给企业造成一些本可规避的经济损失。但如果管理者能够同时运用好这两种技能,那么就既可以在平顺的时候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又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发现、及时补救,从而保证组织的良好运作。
三、管理经验的提升
管理活动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除了提升职业意识和管理技能外,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管理经验,那么职业意识和管理技能就很可能沦为“纸上谈兵”。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企业对管理层的培训很多,但培训效果却并不理想,这很可能就是缺乏实战造成的。为了能够给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上级为下级管理层安排任务时应给予更多的授权。合理授权不仅能够让管理者积累更多的管理经验,还能让上层领导者把精力集中在对企业发展更为关键的事物上,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高效运作和长足发展。美国贝尔公司前总裁查理波西曾这样说道:“在我从事管理工作的早期,曾经得到一个教训是:不要想一个人独撑大局,要仔细挑选人才,雇佣人才,然后授权给他们去负责料理,让他们独立作业,并为自己的行为表现负责。我发现,帮助我的部属成功,便是帮助整个公司成功。当然更是我自己个人的最大成就。”
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建议企业除了为管理者提供相关培训外,应该在日常管理中为下级管理者营造更多的授权环境,通过给予下级管理者更多实践机会,不断在实践中承担责任来更好的锻炼下级管理层,从而丰富管理者的管理经验。
总之,提高管理层能力的方法与手段多种多样,建议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任务情况明确各个岗位或任务要强化的核心职业意识,采用任职资格评价的方法,系统性地提升管理者的职业意识;而对于管理技能与管理经验的提升,则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与更多授权机会来提供,不断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