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约于公元七世纪中叶开始由阿拉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回顾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我们看到是中国和阿拉伯的使者、宗教家和商人架起了中、阿两大地区间经济、文化和宗教交流的桥梁,是他们把这一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移植和传播到了中国;同时也把古老的中国文明带到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和阿拉伯历史的时候,我们会深深的感到:中、阿友谊源远流长,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取得了成功。据中国史书记载,唐宋两朝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开始传播的时期。然而促成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形成的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早已存在于中西方之间的“丝绸之路”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重要载体,是它缩短了中西方的距离;是它把东西方文化加以联系,还是它在把古老的中国文明介绍到西方的同时,也把伊斯兰教的哲学思想和西方的文明带到了中国,为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它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它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也呈现了一个高峰,据《旧唐书》记载: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遣使来唐朝贡;我国史学界一般以此年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年。我国史书上还记载,自永徽二年(651)至贞元十四年(798)年间阿拉伯来华使节达39次之多。阿拉伯、波斯穆斯林来华经商或旅游者更是络绎不绝。频繁的友好交往和经贸往来,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和阿拉伯、波斯地区间业已存在的传统友谊,另一方面也为把伊斯兰教带到中国,使之在这里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条件。阿拉伯、波斯的商人和旅游者往来中国的路线是:从陆路来的自波斯经我国的新疆沿丝绸之路到达内地长安和洛阳等地;从海上来的则由波斯湾出发绕马来半岛到达我国东南沿海各商阜城市。我国史书还记载了阿拉伯、波斯商人在长安及沿海各地经营和生活的情况。他们在唐、宋王朝的许可下,生活在广州、扬州、泉州、杭州和长安、开封、洛阳等地,被称之为“蕃客”或“土生蕃客”;他们按照自己的信仰和风俗习惯过着平静的侨民生活,在那里兴建清真寺和墓地,不少人久居不归,与当地居民通婚,繁衍后代,逐渐形成了早期中国穆斯林群体。他们坚守伊斯兰教信仰和文化,为了不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其他宗教发生冲撞,特别是便于过宗教生活,他们相对聚居,自成社会,不向外传教,尽力与中国的经济文化环境相协调、相适应,从而获得了较为宽松的生存空间;历史上扬州和杭州等地曾居住着数十万阿拉伯人,沿海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就是这一时期中亚穆斯林在我国生活的物证,他们在坚守自己的信仰他们还不断地把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先进科技带入阿拉伯并介绍给西方,成为中世纪的科学文化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