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去问问>生活百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什么意思,他是什么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什么意思,他是什么诗

2024-11-29 08:24:11 编辑:zane 浏览量:582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什么意思,他是什么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草木已经枯败。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什么意思,他是什么诗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此诗是杜牧离开扬州以后,在江南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秋或开成元年(公元836年)秋。

这首诗巧妙的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形象。

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停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版权声明:文章由 去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qwenw.com/life/43343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