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核武器杀伤破坏效应是指核武器爆炸对人员和物体造成的杀伤破坏作用及效果,又称毁伤效应。通常原子弹空中爆炸时,冲击波约占总能量的50%,光辐射约占35%,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污染约占10%。氢弹空中爆炸时,冲击波与光辐射的总份额有所增加,而放射性沾染的份额则减少,增减额随聚变-裂变比的不同而异。
冲击波:
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气团以极高的速度向外膨胀,猛烈压缩和推动周围介质所产生的高压脉冲波。其特性与传播规律和普通炸药爆炸的冲击波相似,但其超压和动压值比普通炸药爆炸时大得多,作用时间也长得多,当压力恢复到正常值以后,还有较明显的负压作用期。
核辐射:
亦称贯穿辐射,核爆炸头十几秒内所放出的具有很强贯穿能力的中子和γ射线,主要由弹体内的核反应产生,或从裂变产物中释放,或由中子与空气作用放出。早期核辐射可直接或间接使物质电离,造成辐射损伤。中子还可使某些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早期核辐射对人员和物体的损伤程度取决于吸收剂量,单位是戈瑞。
光辐射:
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火球,在头几十秒内辐射出极其强烈的光和热。其强弱用光冲量表示,即火球在发光时间内投射到与光辐射传播方向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
放射沾染:
核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沾染。这类物质有核裂变碎片、感生放射性物质和未反应的核装料。它们具有γ、β和 放射性,半衰期由数秒至数万年不等。地面放射性沾染程度的大小用照射率表示,通常指在地面以上1米左右高度处单位时间内受到的照射量。
电磁脉冲:
核爆炸产生的强脉冲射线和周围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向外辐射的瞬时电磁场。它的脉冲宽度很窄,频谱很宽,强度可达到比普通无线电波高百万倍。